前段时间,我们的行业老前辈、著名航海文化传播者“衣羊船长”(胡月祥船长)在推广航海知识时提出应使用女性称谓来指代船舶,对此,我非常认同“衣羊船长”的观点,并且,这也确实符合航海实际传统。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般用“It”来指代事物,但在航海界,我们却通常用“She”来指代船舶,如:
在船舶操纵习惯用语里,用英语表述“照直走”,应该说“Steadyas she goes”;
当操舵无响应时,舵工应Report if she does not answer the wheel。
除了这些约定成俗的日常用语以外,很多官方用语里同样以“She”指代船舶,如国际海事组织(IMO)所颁布的《标准航海用语》(STANDARD MARINECOMMUNICATION PHRASES)里:
对航路点Way point 的解释为:A position a vessel has to pass or at which she has to alter course according to her voyage plan;
对链Cable的解释为:Chain, wire or rope connecting a vessel to her anchor(s)。
此外,作为国际海运支柱型法规《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其慎之又慎的法条用语同样对船舶采用了“She”的称谓,如:
第一章“总则”内第3条第7款“操纵能力受到限制的船舶”定义:The term 'vesselrestricted in her ability to manoeuvre'means a vessel which from the nature of herwork is restricted in her ability tomanoeuvre as required by these Rules and therefore is unable.
第二章“驾驶和航行规则”内第6条“安全航速”条款:Every vessel shall at all times proceed at a safe speed so that she can take proper and effective action to avoidcollision and be stopped within a distance appropriate to the prevailingcircumstances。
类似的表述场景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英语中,对船舶称谓使用“She”,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饱含深情的表达:
1、在过去的大航海时代,英国凭借舰船称霸四海,从散布于世界各处的“维多利亚港”便可略见一斑(中国香港、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巴西、南非、塞舌尔、肯尼亚、几内亚……)。可以说,是船舶托起了英国曾经的日不落荣光,在那个年代,即便是海盗,他们都对属于自己的船舶充满感情,因为船舶能给他们带来至高荣誉(事实上,第一次全程参与并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并非代表西班牙的麦哲伦,而是此后来自英国的传奇海盗德雷克。麦哲伦在菲律宾因介入土著冲突而命丧中途,未全程指挥;德雷克船队是历史上第二支完成环球航行的船队,其本人则是真正意义上全程参与并指挥完成环球航行的第一人。分隔南美洲与南极大陆的海峡——世界最宽海峡德雷克海峡就是以其人名命名的,而德雷克献予当时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巨大宝石至今仍在英国王冠上闪闪发光)!
因此,在船舶称谓上,使用对人的称呼“She/He”显然更能表达人们的情感,因而营造的充满热爱、依赖与感激的意境是“It”所完全不能比拟的!
2、同为对人的称谓,为什么不用“He”而用“She”呢?个人认为既然是大海和船舶“哺育”了英国,在哺育方面,显然用“She”更为恰当。再者,在英国这样一个讲究Lady First的国度,用“She”更能表达一种绅士风度以及对女性的认可和尊重,并且对英国来讲,无论是初显锋芒的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还是盛世巅峰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都是“She”的时代。
3、时至今日,航运的光辉已今不如昔,即便作为老牌航运强国的英国,其本土航运人才也发生了断层风险,不过这是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正常行业变迁,因此这并不影响英国人骨子里对航运和船舶的尊重与热爱——直到今天,全世界通用的航海出版物仍以英版为主。前些年曾有这样一个报道:英国某船厂工人在退休前的最后一天,面对常人看起来冷冰冰的钢铁巨物,他却饱含深情、热泪盈眶地亲吻了经由其手的最后一艘船的球鼻艏……在上述情景里,对于船舶,使用“she”应该是更能表达感情,或者说更为恰当吧。
视线回到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厚土重迁的传统国度,我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统治者对于航海始终是“难赋深情”。即便有着“郑和七下西洋”的光辉,但其根本原因不得而知——有的说是夺权皇叔朱棣为了寻找前朝皇帝朱允炆,了却心病;有的说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但不管怎样,从结果上看,这段辉煌并未显著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没能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所以在我国民众的普遍意识里,大家对航运并没有太深的感情印记。因此,社会大众包括不少新闻媒体对船舶的认知,主要是以“形”为主,难以感受其“魂”,不可能像英国那样甚至对船舶的称谓都充满了关注与讲究,这点属于历史原因。
在实际航海工作中,我们通常称某某船为“XX轮”或“She”,这是因为航运属于一项国际性业务,而英语又是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潜移默化中,某些英国传统逐渐就演变成了国际传统(我们也应该籍此看到文化输出的重要性)。对同样船型的船舶,我们称之为“姐妹船”而非“兄弟船”,只是在“兄弟船舶”“兄弟船队”“兄弟公司”等方面使用“兄弟”二字,这是因为上述称呼主要针对的是其工作主体——男性,此时再用“She”等相关词汇就显得不妥了。
放眼人类发展历史,对母性的信仰与崇拜其实是根植于人类基因的记忆——在中国神话里,造人的女娲是女性形象;在希腊神话里,大地之神盖亚也是繁衍诸神的起源之母。个人认为,“She”之于船舶称谓,并非“性别”指代——比如我们经常说到“母亲河”“祖国母亲”,这同样不是说江河或国家具有“性别”,而是一种尊称,是对母性以及生养之恩的敬爱与尊重。海洋是孕育地球生命的起源地,和海洋相关的许多动人故事、美丽传说同样被赋予了女性光辉,如中国的海上守护神——妈祖娘娘;西方的海之女儿——美人鱼。
在以前,造船工业与航海技术不够发达,人们出海往往要面临极大风险,并且一旦出海可能就是成年数载的远航。在长年累月的朝夕相伴过程中,船舶对于船员来讲早已不是对“It”的简单使用,而是在无声无息中形成了深层的紧密联系,相互陪伴、风雨同行,成为了船员们有魂的伙伴!也许是当时人们为了表达心中的感激与依赖吧,来自人类最深层的感情——对母性的尊重就用来表达在了船舶上,由此,对船舶使用“She”的称谓,可能也因获得他人的共鸣而逐渐传播开来。
另外,从个人经历来看,海员是一个家庭观念非常厚重的群体:因长期的聚少离多、四海漂泊,海员大多会比一般人更懂珍惜和爱护家庭;因频繁的辗转八方、见惯经多,船员内心也慢慢不再骚动,回归恬淡。可以这么说,当远航归来的海员走下舷梯踏上回家路的时候——不只是他们的笑容,甚至是其手上的老茧都在发光!最原始的情感往往拥有最强大的感染力,这种由内而发的“光芒”可以照亮感染每一个身边人——尤其是同行。很多海员都会把自己爱人照片放在床头或其它易见之处,就这方面来讲,对船舶使用“She”也是海员的一种情感寄托。
……
作为普遍性规律,每个行业可能都存在其风起云涌的开端、如日中天的兴盛以及没落消沉的衰退,面对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式微,我们无需太过感慨,因为这正是时代发展所导致的新旧更替而已。在将来,海运或将继续承担世界货运的主要运输,不过可以想象的是,随着自动化与集成化的发展,随着材料科学与制造工艺的进步,随着海陆生活的差距越来越大,未来的无人船将越来越多、海员的数量将越来越少……但不管怎样,在当下年代,很多人仍通过海员从业获得了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磨砺——坚韧、乐观、勇敢仍是一名成熟海员的主要特征。
海员群体早已不再是高收入代表,他们也不可能再驾驶船舶开辟新天地、发现新大陆、挖掘“金银岛”……但为了心中的“She”,海员们可以承受常人不曾经历的孤独、穿越常人难以想象的风暴,可能其目的是为了购买一套住房,或者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条件,或者为了在拼搏与坚忍后攒点小钱……最终同“She”一起迎接更为稳定与灿烂的明天。生活很现实,漂泊很无奈,不过从他们的眼神更深层却可以读到责任与坚强,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也是值得大家为之祝福的美好品质!
很多事物在剥离历史与文化背景后很难探究其价值,正如英国帝国王冠与俄国叶卡捷琳娜王冠上镶嵌的“尖晶石”并不会因其不是“红宝石”而贬损价值一样,这些事物所蕴含的内在价值早已超越其自然属性,“She”之于船舶称谓同样如此——其历史背景与文化韵味早已超越了语法等方面的意义,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值得记忆的历史、值得品味的文化、值得继承的传统。
祝天下海员平安健康!
祝所有的“She”航行顺利!
为海员背后默默付出的“She”点赞、祝福!